「疫」境生存:新冠肺炎掀旅運業風暴

原先繁忙的機場空蕩蕩,近日出入境旅客更一度掛零,客機停滿機坪,空中交通幾近停擺。新型冠狀病毒(COVID-19)疫情在全世界大流行,為阻止疫情擴大,世界各國紛紛加強邊境管制及入境後檢疫措施,外籍人士無法來台,國人也難以出國,疫情對航空產業衝擊甚鉅,也重創觀光旅遊相關產業。

疫情底下航空業面臨嚴重衝擊,機場出入境的旅客大減,搭機乘客寥寥可數。 圖/楊家威攝

疫情延燒全球 航空業首當其衝

疫情持續在世界各地延燒,台灣自3月21日起,提升全球旅遊警示至第三級,非本國籍人士一律限制入境,所有入境者皆需居家檢疫14天,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宣布持續實施「限縮兩岸航空客運直航航線」及「全面禁止旅客來台轉機」之限制,解禁須視國內外疫情狀況而定。新冠肺炎疫情為航空產業帶來前所未見的衝擊和挑戰,搭機旅客急遽減少,業績一片慘澹,航空公司紛紛以取消大量航班因應。

根據交通部民航局統計資料,自疫情爆發以來,各大機場出入境人數銳減。今年四月航班與去年同期比較,全世界最繁忙航線之一的桃園往返香港航班減少約95.7%班次、載客率由88.3%驟降至5%。以往載客量平均水準都有八九成的台日航線也大幅下滑,桃園往返東京成田航線減少約93.8%的航班,載客率從83.5%大跌至13%。桃園往返大阪航線減少約97.4%班次,載客率從85%大跌到15.4%。兩岸直航航點目前僅剩北京、上海、廈門、成都四地,班機也大幅縮減,共減少約94%的班次。



資料來源:民航局統計資料(註:圖中國家取12月-3月出入境人數前10名)

為因應各國嚴格的邊境管制,航空公司紛紛縮減客機營運,貨運需求則日益旺盛,國籍航空因而轉以貨運為主力。長榮航空企業工會副理事長李瀅提到,「目前我們公司(長榮航空)都是以貨運為主,華航也差不多,客運大概只剩下一到兩成。」除國籍航空現今多飛貨機外,民航局也於四月開放航空公司申請以客機腹艙載貨、客機客艙載貨,減緩疫情帶來的衝擊。

面對疫情影響,身處第一線的空服員因須接觸不同旅客,也成為高風險群。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秘書長周聖凱表示,相較於機師和地勤人員,時常面對旅客的空服員受感染機會也更高。除染疫風險外,空服員薪資也受影響。周聖凱說明,空服員和機師的薪資基本上依據飛行時數計算,大砍航班飛行時數一定會下降,「航班少空服員和機師的薪水就會掉比較快,因此他們在薪水上的壓力也比較大。」

身處「海嘯第一排」 疫情重創旅遊業

由於航空公司大幅減班、客運班機大減,民眾擔憂染疫也盡量避免非必要的外出與旅行,導致旅行需求急劇減少。而為防堵疫情擴散,交通部觀光局也頒布禁令,禁止旅行社出團及接待國外旅行團直至六月底,解禁將視疫情發展而定。旅遊觀光產業首當其衝,無法接、出團致使旅行社頓失收入。鳳凰旅遊總經理卞傑民說:「大家(旅行社)面臨的狀況就是一樣的,營收幾乎都是趨近於零。」

旅行社12月至4月每月營收變化圖


資料來源:公開資訊觀測站

卞傑民提到,鳳凰旅遊原先一年出團的數量約為1500團,而自一月疫情爆發至今,受影響的團數約達5、600團。因世界各國實施邊境管制及旅遊限制,「根本連出去的機會都沒有,那已經無關乎努不努力,而是你根本沒有機會努力。」卞傑民說。覺旅旅行社副總蔡明倫亦提及,許多至二月還在觀望的客戶,以及大部分旅遊團也已於三月取消。

另一方面,各大旅行社營收下滑的程度亦非同小可。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顯示,截至今年四月底,雄獅旅行社的累計營收成長率相較去年同期,衰退約53%,損失高達約52億;鳳凰旅遊累計營收成長率衰退約51.86%;而五福旅遊亦減少約58.75%。

因應衝擊 旅行社調整營運方針

除旅行社本業、販賣旅遊商品的營收外,在疫情下,旅行社也仰賴多角化經營,藉其他方面的獲利以減少損失。鳳凰旅遊除了本業外,也承租土城的日月光廣場,承包給不同商家,藉由經營管理獲得營收。另一方面,鳳凰旅遊也正規劃拓展小琉球的飯店業務,希望將旅遊的相關觸角向外延伸,減緩此次疫情帶來的衝擊。

政府祭出紓困措施 盼協助各方度過難關

疫情重創各行各業,其中航空業與觀光產業更如同站在「海嘯第一排」。自疫情爆發以來,政府便緊鑼密鼓為受疫情影響的不同產業推出量身設計的紓困方案。為協助相關產業度過此次衝擊,交通部針對國籍航空以及旅行社、民宿、導遊、領隊、旅館等觀光產業提出相應的紓困及復甦振興方案。

勞動部也制訂「安心就業計劃」、「充電再出發計劃」等援助方案,政策規定申請人在與就職公司簽訂「無薪假條款」的狀況下,方能提出申請。然而,此紓困方案並不適用於航空業從業人員,例如空服員的薪資雖減少,但因其仍有基本工資,並未符合資格申請補助。空服員的薪水主要受飛行時數影響,在航空業進入寒冬的環境下,一般空服員的薪資從過去平均水準有7至8萬元新台幣,跌至2萬到3萬元的底薪,收入驟減無疑影響了他們的生活。對此,周聖凱表示,希望政府以人工實際工資所得作審核標準,而非單憑有無放「無薪假」定奪,如此勞工才能真正得到保障。

緊隨航空業而受衝擊的行業,非旅遊業莫屬。在疫情底下,國際間的人口流動大量減少,旅遊需求大幅下降,旅遊業因而遭到嚴重打擊;平日人山人海的旅遊景點、城市鬧區,如今只見零星的人潮。卞傑民表示:「(補助)一定是不夠的,我們營收少那麼多了怎麼可能補得回來。」現階段旅行社的營收趨近於零,公司積極將觸角延伸至各行業,並趁此機會設計更優質的旅遊產品、培訓員工素質。期盼隨著疫情緩和,旅行需求增溫,營收能逐步恢復昔日榮景。

產業環環相扣 疫情下共度經濟寒冬

相關產業也難逃此波疫情的衝擊,例如機場周邊產業、運輸業、伴手禮及餐飲業等。

「因為疫情對這次的影響很大,各行各業都有,政府這個美意對我們來講都是很大的幫助。」旅行社領隊小維(化名)認為政府的紓困方案能適度緩解經濟壓力,並進一步指出,相關產業從業人員都需有憂患意識以應對疫情帶來的衝擊。在人人自危的狀況下,政府的紓困政策無疑為各界注入一針強心劑,但產業何時能恢復以往榮景依然難以預料。疫情前景渾沌未明,政府與業界需保持緊密合作,相關受影響產業也須自立自強,以熬過此次疫情危機。